网站首页 > 英国景点> 文章内容

广州也没啥强的 只不过素养特别高

※发布时间:2016-12-17 15:19:0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广州文明,不服来比

  旧时,广东一带被称为“南蛮”,野蛮、蛮横、蛮荒、蛮劲、横蛮、刁蛮……与“蛮”字搭配的没一个好词。实际上,鸦片战争以前,广州已经是国际性的大城市,西方文化的很多因素已经在广州出现。洋务运动开始,西方文化因素全面涌入广州。如果你有机会到番禺余荫山房,一定要看看那些玻璃窗,150年前的大户人家都用上进口彩色玻璃了,厉害吧?今天的广州更不用说。

  本人念高中时,校训有“五讲四美三热爱”(一不小心透露年龄了),“四美”当然不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而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说到语言美,广州称第二,不知谁称第一。“早晨”“多谢”“唔该”“对唔住”……诸如此类的礼貌用语常常挂在广州街坊的嘴边,不同场景切换不同用语,让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印象深刻。有时候,明明是你撞到人家,人家还对你说“唔好意思”,这让你多么“唔好意思”啊。

  “不管几个人排队,绝对不会排成一行;人与人之间保持零距离;不管有几个人,总有人插队;无论男女之间接触多么紧密,大家绝对没有不好意思的时候……”这是网友吐槽的“排队定律”。在广州,“广式排队”随处可见,上班高峰期的写字楼电梯旁、地铁公交站台上、商场收银台前……人们自觉排队,极少发生争先恐后乱插队现象。要是谁冒天下之大不韪乱插队,他就等着白眼扫射吧。

  广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位青年男子为老人让座。广报记者乔军伟摄刘冉冉文

  让座成为一种风气,哪怕在上下班高峰期,地铁公交车里再挤,只要有老人、残障人士、孕妇上车,一定会有人让座。男人给女人让、年轻人给长者让、大人给小孩让、大家给孕妇让……有时,老人也给老人让,只要对方比自己老。

  明知道非让座不可,有人说,我上公交车之后,有座位也不想坐了,说不定下一站又要起来让座,何必呢。

  一些不服老的长者上了车,遇上后生仔让座,他们还不干呢。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是有网友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这个普遍存在于大街小巷的情景,广州在这方面好得多。当红灯亮起,行人和非机动车都自觉等候交通灯指示,较少发生乱穿马路现象。道理很简单,你看到一群人闯红灯,你可能会不自觉的跟着闯“反正他们也闯了,又不止我一个”,而当你看到周围每个人都很文明的在等的时候,即使你心里有闯的念头,没人带头,感觉就自己一个人闯,有点羞愧,自然打消了闯过去的念头。

  广州上下九路广州酒家,一位长者与一位外国朋友一起饮早茶,精美可口的广式糕点让外国朋友赞不绝口。广报记者莫伟浓摄

  “正宗的广州早茶,又是排队的节奏,人真多呐,广东人真的很会享受生活,早餐太丰富啦,吃点心的同时还要喝上一壶茶,十分惬意~蜂窝糕和虾饺超好吃……”在某一论坛,一位来自南昌的网友写下这段话。广州早茶,不只好吃,还要好礼,你又知唔知?譬如,倒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须从别人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别人给自己倒茶时为了表示谢意,应该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几下。这个简单的动作,来源于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随从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并流传沿袭至今。

  年初,一位外地游客在武汉樱园制造“樱花雨”拍照留念,遭到本地游客的劝阻后,他还不服,与劝阻者大吵了一架。广州是花城,种花、卖花、赏花有数百年传统。优雅赏花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习惯,身在花海,花城市民都选择做个”安静的赏花人”,绝少摇枝摘花等现象。这一点,你不得不服。

  文明广州建设行动,需要“守势”,在存量挖潜力。文明追求永无止境,哪怕还有一分差距,也值得我们花百倍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广报评论员练洪洋)

  广州素养·提起广州体育,别说你知道恒大

  听说,广州恒大又双叒叕夺冠了……

  这几年,恒大拿了多少个冠军,本小编一双手都快数不下了:

  两个亚冠冠军,中超六连霸,两座超级杯,一座足协杯。

  广州未赢够,听起来有点傲娇

  但这确实是事实啊!(有本事来打我啊)

  何况我们还刚刚捐了一个里皮上交国家!

  但是,说起广州体育有多强,你只知道恒大,是不是有点太low了?

  雷声

  广州没啥强的,只不过刚刚在里约拿了四块奥运金牌,连旗手也是我们老乡雷声而已——

  广州健儿收获的4枚金牌,分别是陈艾森、林跃的跳水男子双人10米跳台,陈艾森的单人10米跳台及刘诗雯的乒乓球女子团体项目。广州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创下广州市培养、输送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

  至于雷声,身高193,长得又辣么帅,还是北大光华的MBA。

  等等,我仿佛听见有妹子在舔屏!

  2015年12月6日,2015广州马拉松赛在花城广场开跑,本届广马共吸引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00名选手参加。广报记者高鹤涛摄影政文部文

  广州没啥强的,只是高大上的体育比赛特别多,公众参与热情特别高而已——

  来来来,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八块腹肌。

  马上就是广马了,会跑步当然好,不会跑步,来搞怪也欢迎啊。

  据报道,今年报名人数全马多达3万多人、半马多达4万多人,远超去年报名的14000多人和16000多人。公众参与热情之高,可见一斑。

  你说跑步太闷,行,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市长杯吧。

  篮球、足球还是羽毛球?你选一个,我们单挑!我左脚右脚一个假动作……

  今年的市长杯,参赛人数达21000名。

  全民健身,重在参与。拿不了冠军亚军,拿个2万多名,说出去也很不明觉厉呢!

  如果你会游泳又热心环保还喜欢露(划掉),连续举办11年的横渡珠江就是为你而办的啊!

  既有保护母亲河的高大上寓意,又能展现你美好的肉体,这么好的活动,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肯定支持啦!

  广州没啥强的,只是广州人都特别喜欢锻炼身体,没个体育爱好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而已——

  说真的,小编我也算行走江湖多年,去过很多地方

  但像广州这样随处可以看到人们运动的城市,不是吹,真!不!多!

  你可以去珠江边夜跑,跑团不仅教人跑步,偶尔还管婚姻介绍哦!

  曾有广州某著名跑团,举办了一场跑友婚礼,新郎新娘就是因为跑步而结缘。

  你可以去城中大大小小的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挥洒汗水,

  场边的妹子让你体力+10,速度+10,连乌龙都乌得那么潇洒。

  别怪我没提醒你早点订场。在广州,球场爆满是常态。

  运动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小区里老人跳跳舞,孩子玩轮滑,

  不论什么年龄、什么场地,一言不合就运动!

  运动使我快乐!运动使我进步!

  说起广州体育,绝对不止有恒大。

  但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抵不上你亲自出门去跑跑步,打打球

  体育之城,缺你不行。

  当别人再问起,你们广州有什么体育活动啊?

  我们广州人表示不想理你,并朝你扔出八块腹肌。

  广州素养·里约花绽放,广州全民健身春满园

  8月21日凌晨,土生土长的广州运动员陈艾森,在男子跳水单人10米台中再度摘金,这是中国跳水史上第一位在10米台收获双冠的运动员。细数中国队26金牌出处,广州培养的运动员有4人次在跳水、乒乓球项目夺金,金牌数也多于除首都北京外的其他国内任何城市。

  告别里约,广州健儿满载而归。里约奥运会开幕,中国运动员入场,“广州元素”就闪亮登场——“广州仔”雷声担任旗手!进入比赛之后,陈艾森、林跃、刘诗雯、李丹、冯珊珊、张富升、雷声、马剑飞、华天等广州健儿英姿便频频出现在比赛场上、领奖台上,成为家喻户晓的奥运明星。

  陈艾森

  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为国争光固然可喜,如陈艾森,不但获得男子跳水单人10米台金牌,也创造了历史,成为中国跳水史上第一位在10米台收获双冠的运动员。哪怕只得到铜牌,也都是英雄,写满广州骄傲。如冯珊珊,在众多国际高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队历史上收获高尔夫奥运奖牌的第一位女运动员。甚至于,没有奖牌,亦在为广州争光。如中国年轻骑手华天,在马术三项个人赛中获得第八名,创造了中国奥运马术历史最好成绩。

  树大根深,才能花繁叶茂。广州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大放异彩,与广州这座传统的体育之城、现代的活力之城高度重视体育运动分不开。下面一组数字足以概括广州的体育人才培养与储备:2015年,全市在省队、国家队、解放军队集训运动员603人,市级在训运动员1200人,全市常年坚持业余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达2.3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成为我国第一座拥有两支亚冠球队——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的城市。(广报评论员练洪洋)

  广州素养·鲜花情怀里的广州生活方式

  时值盛夏,广州各处盛开的荷花,成为花城中又一时令美景,不仅成为赏花爱好者们的心水,更在朋友圈中“刷屏”。近日又传来好消息:全市已完成310多座、总长约260公里的桥梁绿化,广泛应用的簕杜鹃将成为广州接下来的当家“花旦”……在花城广州,美景总是看不完。

  东濠涌高架与东风中路交界的高架桥上勒杜鹃盛放,高架路成了紫红花道。广报记者苏俊杰摄影报道

  赏花、爱花,是广州人的生活情趣。从两千多年前南越国人人“彩缕穿花”,再到海上丝路兴起广州引入海外各种花卉,从古至今广州街坊便与花相伴相随。人在花城,每个老广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赏花日历”:春有杜鹃,夏有荷花,秋有洋紫荆,冬有玉堂春……生活中处处融入花的情怀,已成为广州人的生活方式。与很多城市不同,广州人懂得欣赏花,并不只把它视为赠人礼物,而是乐于出门赏花、把鲜花作为家庭摆设,把花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行花街,更是广州独有的过年一景,“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爱花、赏花、种花、买花……广州人的“花痴”,其实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这正是花城广州的活力所在。

  花城广州,“颜值”爆表,更是一张扬名海内外的城市名片。四季飞花,是花城广州有别于其它城市的一大特色。今年4月,全城10万棵宫粉紫荆盛放,各种赏花靓图刷爆朋友圈;6月,凤凰花又成为了广州城中最抢眼的主角,无论是海印桥脚,还是新滘中路,大片大片的花儿引来游人无数。以花为媒,不仅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花城美名还走向世界,大大提升了广州的知名度。连续多年举办的“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活动,邀请全国、全球家庭来穗过年,赏花、买花、吃花等“花事”无疑是其旅程亮点。花,成了广州最恰当、最给力的形象代言人。

  10月,又是一年异木棉盛放时广报记者陈忧子摄

  花城广州,固然有气候条件等先天优势,但也与后天努力密不可分:花开得靓不靓,不是“靠天吃饭”,而是要在规划布局上做好科学统筹,在栽种维护上将管理落到实处。从小小一朵花里,可读出一篇城市治理的大文章。举例而言,今年紫荆花尤其是宫粉紫荆的主题花海“靓爆镜”,这在以往非常少见,专家称就是因为近两年园林部门提前布局、大量种植宫粉紫荆,今年正好到了集中开花的时间。实际上,广州已着手打造“升级版”花城,推出“主题花景观”。除了宫粉紫荆入选主题花外,还科学选取各种有代表性的花卉,有侧重地在各个区域构建一个完善的“花城系统”,打造30个主要赏花点。花城容颜的每一次变换,都是一次城市治理理念和水平的升级。如何让花景设计更切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花期各有长短怎样做到无缝衔接……这既需要广泛听取市民和专家意见,更要看齐国际一流城市的规划设计水平,还必须在栽种技术、维护管理等城市治理方面进一步提升水平。“花都开好了”的背后,正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图为蓝天白云下的广州。广报记者邵权达摄影报道

  花城的“颜值担当”,不仅只有花朵。眼下,“广州蓝”已成常态,去年广州环境空气质量在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更高达91.2%。生活在这里,有一种幸福叫抬头就见“广州蓝”;还有遍布全市的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去年新增7个湿地公园的基础上,今年广州还将新建7个湿地公园,去“城市绿心”吸吸氧、赏赏花、看看白鹭,这样的周末好惬意;高大上的城市中轴线已初具规模,小蛮腰广州塔已成广州游必到景点,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大剧院、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市民充电、休闲的绝佳场所。夜晚来临,花城广场灯火辉煌,一览广州的现代化和国际范……花城之美,层次丰富,韵味无穷。

  花城之美早已深入人心,但很多人欣喜地发现,近两年广州的花更多更立体了,城市更美更舒适了,老百姓满满的获得感正系于此。美丽花城,不仅体现了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代表了广州的城市形象,更是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所在。花城广州,花开正好,风光无限。

  广州素养·风雨中触摸广州的城市温度

  台风“妮妲”8月离开广州。据相关统计显示,除部分地区出现少量树木断枝、倒伏外,全市没有收到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报告。

  面对来势汹汹的“妮妲”,广州首次发布最高级别的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市三防部门也发布了成立20多年来的首个全民动员令,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即:停工(业)、停产、停课。数十年来首个正面袭击珠三角的台风“妮妲”,并未对广州造成严重破坏。这其中,当然有“天时地利”的因素——陆地摩擦减弱风势,“妮妲”破坏力大降;但更主要的还是得益于“人和”——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才将极端气象条件下的人财物损失降到了最低。

  2016年8月2日,台风“妮妲”温柔袭击广州,图为早晨7点路上的行人用雨伞顶风行进。广报记者邵权达摄影

  在防风抗风过程中,有很多一线工作者迎风出击、坚守岗位。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护卫了城市安全,保障了市民生活,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中有各路抢险救灾人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中有一线交警,在雨夜中疏导车辆;他们中有公交司机,大雨如注仍然准点发车,为不得不出行的市民提供风雨无阻的优质服务;他们中有地铁员工,加班加点引导客流,不厌其烦地为乘客解答每一个问题。当然还有不畏艰险的新闻记者,广州日报多路记者直击台风,为政府指挥决策带来第一手信息,为广大民众送去最及时的防风贴士,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在这一刻彰显无遗。

  一些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全市医院照常开诊,急诊科还增加人手随时待命,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仅没有一人因台风请假,很多医生到医院时浑身湿透了,“进办公室擦擦身上的水,马上换衣服准备接诊”;环卫工刘阿姨早上5点就上路开工,清理下水道垃圾防止堵塞是她的工作,“怕今天有大雨,我穿了两件雨衣!”尽管如此,在大雨中站了几小时后还是全身湿透……风雨交加中,这些平凡人的不凡事让人心头暖暖的。

  全市范围内首次实施“三停”,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市民生活平静如常。学校停课、图书馆闭馆之外,还有很多企业把员工的安危放在首位,有的安排员工入住五星级酒店,有的提前下班让员工早点回家,这些“中国好老板”值得点赞;台风期间,市民也按照应急指示避免外出,备足生活用品。大部分超市、菜市场都正常营业,尽管一些生活必需品热销,但相关企业也及时增加了供货,确保“不断档、不断市”;在公交、地铁停运的站点外,不少热心人张罗着一起拼车回家,还有不少车主把私家车变成了临时“公交车”,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主动载一程……风再大,也吹不散广州浓浓的人情味。

  那两天的微博和朋友圈里,台风无疑是中心话题。但用心观察不难发现,收获最多“大拇指”点赞的,还是那些在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守望互助的人与事。尽管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传递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温情。一个城市有怎样的市民,决定了这座城市拥有怎样的素养。风雨之中,广州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团结、奋发与热忱,也正是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所在。

  广州素养·文化广州,一座张弛有度的宜居之城

  2016广州艺术节将于本月底开幕。据悉,本届艺术节共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49台,是历年来展演规模最大的一次。广州人的文化生活,又迎来一大盛事。在广州,高雅艺术、大众艺术、休闲文化早已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里,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让广州人得以“诗意栖居”。

  摊开广州地图,诸多文化场馆点缀其中。可以说,广州是国内文化演出起步最早、演出场馆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花城广场,造型别致的广州大剧院无疑是广州的文化地标。世界顶级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和顶级声学大师哈罗德·马歇尔联袂,让广州大剧院既拥有“灵石”的漂亮外观,也有世界一流的内部声学设计。除了受到全球艺术家的极高评价外,《今日美国》与英国《每日电讯报》还分别将其选入“世界十佳歌剧院”和世界“十二座最壮观的剧院”。1998年建成的星海音乐厅,也是国内最早的专业音乐厅之一,不仅声学设计遵从国际一流标准,多年来的上座率也保持了很高水准。还有陪着很多老广一起长大的广州友谊剧院,落成于1965年,是独一无二的“庭院式剧院”。近年来,广州还出现了正佳演艺剧场等不少新的文化演出场所,或专攻实验剧目,或主打亲子节目,特色鲜明的它们也“圈粉”无数。

  演出场馆多,演出剧目的数量与质量也堪称国内一流。“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听到卡雷拉斯的音乐会!”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卡雷拉斯曾站上广州大剧院的舞台,让很多一饱耳福的乐迷感叹了却多年心愿。

  2016年8月31日晚,2016广州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季暨2016广州艺术节在广州大剧院拉开序幕,当晚上演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广报记者廖雪明摄

  近年来,广州成为国际一流表演团体必到之地,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世界级名团频频造访,《图兰朵》《蝴蝶夫人》《茶花女》《卡门》等经典歌剧接连亮相。每逢大剧院的歌剧演出季,从北京、上海,甚至新加坡、日本打“飞的”前来观看的观众,也络绎不绝。去年登陆广州的《歌剧魅影》,更在羊城掀起一股“魅影热”。国际大咖到访广州,广州本土剧目也硕果累累。落地海心沙的粤剧红船,已成功演出超过100场,还将发布中英文对照版本的说明册和字幕,日韩等其他语种也正在制作中……看粤剧、游花城广场、赏珠江夜景,已成世界各地游客来广州的新选择。

  广州的文化市场火爆,源于广州人爱文化、懂欣赏。因金钟奖而来到广州的很多音乐界人士都盛赞“广州有全国最好的听众”“广州人的音乐素养很高”。广州交响乐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之所以广交能成为中国首个达到20乐季的职业乐团,与广州观众的高素质分不开,“我们的票是一张一张卖出去的,不像很多城市的票都是送出去的。”

  在广州,高雅艺术并不“高冷”。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每年都举行开放日活动,为学生举办免费普及音乐会,迄今已吸引近10万人入场,使得音乐会成为亲子活动、家庭出游的新选择。现在的广州各大剧院里,观众着装得体、熟知礼仪,从恰到好处的鼓掌喝彩就可一窥广州观众的专业鉴赏力。周末携三五好友,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话剧,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休闲的新选择。或者去二沙岛走走,那里不仅有专业乐团的户外音乐节,还有很多市民自发组成的乐队组合演出,摇滚、爵士、流行、民族……不妨加入其中,唱唱歌跳跳舞,用音乐放松紧绷的神经。

  广州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中西方文化交汇、历史与现代融合,既有高大上,也很接地气,使得广州人的文化生活格外地丰富多彩,使得广州成为一座生活张弛有度的宜居之城。这么多的顶级文化设施近在身边,这么多的国内外一流剧目接连上演,该如何选择?对广州人而言,这可能也是一种“甜蜜的烦恼”吧。

  广州素养·阅读,让广州更文艺

  2016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于8月19日开幕。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已经成为广州乃至全省、全国的一项文化盛事。南国书香节之所以能在广州生根发芽,与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阅读氛围息息相关。书香羊城,已成为广州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广州图书馆广报记者庄小龙摄

  书香羊城,首先体现在城中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里。近年来,广州提出要打造“图书馆之城”,到2020年全市将有超过160座图书馆,每8万人就有一座,出家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图书馆。目前,广州有13家国家一级图书馆,在广州的“城市客厅”花城广场,造型别致的广州图书馆惹人注目。这座图书馆,不仅有漂亮的外观,还有非常深厚的“内涵”——有关方面统计,广州图书馆接待读者量位列全国第一,达到625万人一年,平均每天就有约两万名读者;广州图书馆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开放3年来,文献外借2000多万册次,相当于广州常住人口每个人借过1.6册书……未来的图书馆之城,除了继续发挥国家一级图书馆的强大辐射力之外,还要花大力气建设升级区街基层的图书馆,让老百姓借书读书更方便。

  8月19日,2016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图为开幕当天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书展买书看书。广报记者邵权达摄影

  书香羊城,还体现在广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和特色书店里。一方面,中国图书势力榜、羊城书展、羊城学堂、花地文学榜等关于读书的活动在广州数不胜数。创始于1993年的南国书香节,已经成为全国同类书展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书展。如果你是一个爱书人,千万不可错过南国书香节,除了琳琅满目的书本可以选购,还可参加数百场文化活动一窥名家风采,莫言、余秋雨、王蒙、阿来、王跃文等文学大家都曾亮相书香节,受到书迷热捧。连去年第一次参加南国书香节的敬一丹也感叹:“我觉得这书香节的氛围太舒服了,我特别希望能在这里当读者享受一下。”另一方面,广州的书店也是一大特色。很多人初到广州,都会对购书中心印象深刻: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有如此一个大体量的图书卖场,无论什么时候购书人都络绎不绝,拿到一本好书就席地而坐“啃”起来,这在其它城市都是很难想象的场景。当下,全国很多城市的实体书店举步维艰,但广州却有很多特色书店“逆势上扬”。栖身高端购物中心的方所书店,集阅读、讲座、展览、沙龙、创意为一体,不仅在广州的文艺青年中拥趸众多,还在成都等城市开设分店。而24小时不打烊书店,也是城中读书人的又一“根据地”,各种读书会、分享会等活动,让书虫们以书会友。

  旧书天光墟

  书香羊城,归根结底还体现在广州人的阅读热情之中。只要看看节假日广州图书馆外读者排成长队等待进馆、图书馆里座无虚席的阅览室,就知道广州人有多么爱读书了。诸多调查显示,广州人的购书量、阅读量都排名全国前列。图书电商当当发布的报告显示,从图书消费力来看,广州在十年50个城市中名列榜首。在广州,不论什么年龄、什么口味,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旧书天光墟,就是广州独特的一景,凌晨摸黑开市、书虫慕名而来,在这些自发形成的二手书民间交流集散地,书本的新旧并不重要,在一堆堆旧书中挑出自己曾遍寻不着的那一本,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乐趣。在政府机关中,“读书讲坛”等品牌活动广受好评;在教室里,教育部门向广州中小学生推荐了300本经典阅读书目,家长再也不用发愁孩子们该读什么书;在各个社区的图书馆里,志愿者为小学生提供“伴读”服务,引导孩子们在寒暑假期间沉浸在书本之中……读书,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既是一份生活情趣,也是一种文化追求。书香羊城,让广州人的生活因阅读而更加充实,让广州这座城市因阅读而更有文化气息。

  广州素养·羊城书香,塑造广州城市气质

  8月,2016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在广州开幕。一时间,购书读书的热潮再次席卷全城。无论是在书香节和羊城书展现场,还是图书馆里,甚至是广州水巴上,随处可见市民读书的身影。读书,已融入了广州人的生活。

  2016南国书香节,以“让阅读成为创新的源泉”为主题,参展图书、文创产品高达30万种,将举办300多场文化活动,邀请250余位名人名家参与讲座、访谈和签售。开展数日就受到市民热捧,父母带着孩子来读书、学生族“组团”来买书,阅读氛围相当浓厚。同期开幕的2016羊城书展,划分生活馆、集雅斋、静阅读书吧等13个片区,参展图书品种比去年增加15%,除了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阅读空间外,尤其注重“智慧阅读”:通过微信查书,AR、VR等新技术,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这个8月,广州的书迷们迎来了自己的节日。

  广州对于阅读的情节,并不仅局限在书香节、书展等大型活动之中。广州人爱买书、爱读书:诸多调查显示,广州人的购书量、阅读量都排名全国前列。图书电商当当发布的报告显示,从图书消费力来看,广州在十年50个城市中名列榜首;广州图书馆接待读者量位列全国第一,达到625万人一年,未来广州还将大步前进建设“图书馆之城”;在各个社区图书馆里,街坊邻居借书读书更加方便,孩子也沉浸在阅读之中;广州水巴还举行了读书沙龙活动,一边乘坐水巴,一遍享受阅读乐趣……阅读,已成为广州的一种生活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就这么润物细无声地提升了广州人和广州城的文化素养。

  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广州人把书中的道德律己与文化追求,体现在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文明礼貌,是很多外地人对广州的第一印象。广州人待人亲切,“早晨”“多谢”常挂嘴边,既联络了情感,又减少了摩擦。“广州式让座”已成习惯,尽管每日运送客流高达数百万人次,但在上下班高峰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车上,你总会见到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的身边好人。广东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广州公交让座率超过95%,高峰期也有80%,公共交通让座率在全国领先。“广州式排队”,更体现了广州人对规则的尊重,早晨的写字楼电梯旁、高峰期的公交、地铁站台上、商场收银台前,排队人群井然有序,极少发生争先恐后乱插队等现象。

  温和包容、友爱互助,广州这座城市也因阅读而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味和书卷气。书香羊城历史悠久,从广州的诸多路名就可一窥广州崇文重教的城市精神:一德路的“一德”源于明代的一德学社;越华路的名字则源于清代的越华书院;法政路源于清末的法政学堂,还有状元坊、探花巷、诗书路……广州与读书结缘已久,让羊城多了一份包容、温和的书卷气质。在广州,不论你来自哪里、讲什么语言,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是,一群人用粤语聊天,只要有一个人不懂粤语,所有人都会自动转换到“普通话频道”。这股包容,更落地为城市治理中的制度设计:不久前广州发布《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积分入户、随迁入学、社保对接、办事联网等政策红利接连释放。广州还是一座爱心之城,公益慈善成为一种新风尚,志愿服务事业也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年底统计显示,全市有注册志愿者128万人,组织超过1.7万,发布志愿活动约3.5万次,发起志愿服务项目近万个。“上善若水”,浸润羊城。

  大作家雨果曾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书本仍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知识源泉与精神力量。读书,不仅塑造了广州人的精神世界,更凸显了广州的城市气质。

  广州素养·广州有没有文化,文化消费来说话

  广州文化味究竟有多浓?日前发布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对此进行了解答。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人士认可广州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此外,调查显示老广热衷于文化消费。2014年,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987元,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一个城市的实力与魅力,体现在经济硬实力,更体现在文化软实力。广州的经济硬实力自不言,文化软实力亦令人刮目相看。今年7月7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公布了26家中国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广州市名列其中,表明广州已成为全国文化消费最有活力、消费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之一。文化消费虽然只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侧面,窥斑见豹足以探知文化广州的内涵与潜能。

  2016年6月12日晚,羊城国际粤剧节在广州大剧院开幕,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领衔开幕式演出。广报记者廖雪明摄(文字黄丹彤)

  作为岭南明珠,建城2200多年的广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深厚;作为广府文化中心,广州拥有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广州美食、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等等;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商业文化浓郁,商业活力有目共睹;作为宜居城市,广州文化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平民文化,如体现在饮食上,“一盅两件”就是散发着浓浓广州味的早茶文化;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的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做拥有中国影响最大、名列世界前列的演出交易会的城市,广州正通过多种国际交流平台,实现文化走出去、引进来。

  广州文化何处寻?不必远求,8月份挂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北京路文化旅游区”就是集广州历史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平民文化等于一街的“微缩景区”。北京路步行街日均人流量达40万人次,年营业额超过1200亿元;沿路拥有广州都城隍庙、庐江书院等,与千年古道、南越王宫署、大佛寺等历史文化古迹全面串联,形成历史文化旅游路线;年均举办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老字号购物节、广州国际美食节越秀分场等大型文商旅活动数十场……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旅游有景、品牌有名,各种文化元素在此深度融合成最文化、最广州。

  文化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迈向品质生活的一步。拥有什么样的文化生活,不仅决定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文化软实力可以“变现”,化为城市发展的硬实力。2015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初步测算达到93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15%,显示文化消费增长潜力十分巨大。广州正致力建设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大批优秀文化企业抓住各种利好政策,在文化市场中脱颖而出,如总部位于广州的奥飞娱乐,就是中国首个在A股上市的动漫企业。此外,广州还有微信、YY、UC等新媒体业态的文创类企业。在新闻出版行业中,据“2015~2016中国报刊经营价值排行榜”显示,广州日报获得排行榜含金量最高的“全国都市报30强”第一名,这已是广州日报连续第九年获得该项殊荣。

  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增长乏力,而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是一个重要抓手。广州已成为国内文化消费最有活力、消费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之一,这是广州文化产业的巨大优势,下一步就是将势能变为动能,推动广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练洪洋)

  广州素养·尊老敬老绘出宜居广州人文底色

  昨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在广州,重阳节底蕴深厚、“节味”浓郁。请父母吃大餐、买礼物送给老人,人们选择在重阳节向父母长辈表达敬意。

  截至2015年底,广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7.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3%。但与很多人想象中暮气沉沉的“老年生活”不同,听听他们喝早茶时的欢声笑语,看看他们在私伙局上的举手投足,就能发现广州老年人生活的多姿多彩,比起年轻人来丝毫不逊色。

  老有所养,是老年人幸福感的基本前提。在广州,社会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两条腿”走路,让老年人不再为养老发愁。在社会养老方面,广州已提前保障到2020年前养老机构的用地需求,养老机构床位近五年来增加九成;而社区居家养老,更是广州养老事业的一大特色。在广州,拥有本市户籍的60岁以上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居家服务员费用由民政部门拨款解决。失独、高龄、失能等困难老人,身边有了贴心的帮手。以家住海珠区的八旬老人余婆婆为例,钟点工会每月上门提供15小时的养老服务,搞清洁、陪购物,甚至还会跟她聊天解闷,既为她“减负”,又增添了许多快乐。

  老有所依,是老年人幸福感的必要保障。老年人的特殊身体情况,决定了医疗条件和社保力度相当重要。广州汇聚华南顶尖医疗资源,大医院、名医师就在身边,让老年人病有所医。更难得的是,广州各项社会保障相当“给力”: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养老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96.3万名老年人参保“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覆盖率达68.5%,“扶不扶”不再是个难题;为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者长寿保健金,“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19.6亿元……大手笔投入,为老年人打消了很多后顾之忧。

  老有所乐,是老年人幸福感的精神追求。时代在发展,养老也不再只是吃饱喝足、身体健康,更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是否充实、内心是否快乐。在广州,老年人的生活相当有滋有味。全市近3000个老年活动室日均活动人数超过10万、32所老年大学拥有学员2.58万人……广州的老人普遍“宅”不住,乐意走出家门,约三五老友喝个早茶,或者出省出国叹世界,都是老年生活的常态。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乐做义工贡献社会。在荔湾区,就有一支“长者义工联队”,常在社区义务照顾孤老与幼小。市义工联的统计显示,全市60岁以上长者义工数量约10万,占全市义工比例约16.1%。

  广州老人之所以过得如此精彩,既与广州的设施完善、投入充分有关,更与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浓厚有关。关爱来自社会:各级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众多星级景区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老年优待卡年均办卡量约10万张,“十二五”时期公共交通累计优待金额高达32.3亿元;关爱来自家庭:公益组织致力于弘扬传统“孝”文化,让年轻人理解老人、爱护老人。不少家庭传承孝老爱老传统,坚持每个周末陪老人吃早餐、逢年过节全家聚会嘘寒问暖……来自家人的问候与关心,让“夕阳红”真正“温馨又从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更让年轻人能安心工作,更好地兼顾家庭与事业。

  广州素养·发掘广州商机,共享广州发展

  日前,耸立于珠江新城的广州新地标、广州第一高楼(东塔)——周大福金融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确定进驻的意向租户多为跨国公司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其中超过一半为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与珠江新城CBD隔江相望,与广州塔、广交会展馆比邻而居,彰显岭南特色的文化新地标——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新址项目主体日前封顶,其所在区域,正成为琶洲总部经济区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随着阿里巴巴、腾讯、国美、唯品会等多家国内外电商龙头企业成功进驻,琶洲电商聚集区板块逐渐成形……

  广州东塔再次试亮灯!广报记者苏俊杰摄影报道

  城市硬环境在变,“颜值”越变越高;城市软环境在变,越来越宜商宜居。放活市场“无形之手”,管好政府“有形之手”,广州一直致力于以推行政府权责清单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设法治高效的政务环境为抓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日前,广州通过了行政审批集成服务改革细则(试行),这是全国首份“集成服务”配套文件,标志着广州在全省率先落实“一门式一网式”服务,行政审批改革再度领跑。尤其在参与国际竞争,重点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过程中,以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的制度创新为契机,广州瞄准构建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的高水平制度框架,全力建设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

  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软,“软”“硬”集聚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上催生规模效应。上半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有力展示了广州的经济活力。继中铁建南方总部、美国思科后,全球规模最大的散货运输船队——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确定落户广州。在上半年已落户或签约的重大项目中,世界500强项目有16个,投资总额超270亿元。商贾云集,货如轮转,众多企业总部落户,表现出对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充分信任。全球最大会展商——法国智奥董事会主席奥利维·吉农在穗表示:“将中国总部落在广州,助力广州打造洲际高端会展中心。广州不仅有一流的会展基础设施,完善便利的交通网络,更有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外商点赞,是对广州的肯定,也给广州更大的信心。

  广州经济活力,既是一个自发秩序的过程,更是一个上下各方主动作为的结果:大招商、招大商。广州抓住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调整的机遇,利用高端会议、高端论坛向全球500强企业、大型央企、知名企业伸出橄榄枝,加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部企业在广州落地。从2014年下半年起,广州市每年组团参加冬季达沃斯、夏季达沃斯、博鳌亚洲论坛、中国高层发展论坛等国际顶级会议,与跨国公司高层会晤,邀请来穗考察、投资。从2015年起,广州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投资年会,通过大会与专题会议,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政府高层、业界专家,共商投资合作事宜。以诚意招人,以环境留人,会四方宾朋,参与广州建设,共享广州发展。

  站上新高度,站在新起点,广州正在积蓄新能量、厚植新优势。未来,将有更多海内外企业落户广州,发掘广州商机,擦亮千年商都这块金字招牌。(广报评论员练洪洋)

  广州素养·国际视野规划铸就广州城市品质

  广州市国规委负责人日前表示,要以“岭南特色,国际品质”为目标,以国际的视野、国家的视野来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老城改造采用“三微”策略,通过“微改造”增加老城公共配套服务,构建15分钟社区步行生活圈,多增加一些便于交流、游憩、锻炼等日常活动的场地,重塑老广味的社区圈。

  广州是一座魅力之城,吸引着无数怀着满腔热血与美好梦想的人慕名而来,不仅因为“千年商都”充满机会,还因为她是一座充满岭南特色、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山水之城,依山、沿江、滨海,市民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四季见花,洋溢着花城气息。

  2016年8月29日上午,市民在琶洲展会上戴上VR眼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驾考培训。广报记者莫伟浓摄

  站在新的历史制高点,广州围绕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总目标,着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进一步汇聚国际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提升适宜居住、适宜创新创业创造的城市品质。落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当以“岭南特色,国际品质”为目标,以国际的视野、国家的视野来规划好、建设好广州,让品质渗透到广州的每一个细胞。

  城市规划建设立足国际视野,不忘本土情怀。广州通过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三大国际枢纽建设,汇聚全球高端要素,打造综合性国际城市,必须用国际视野编制城市规划,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好广州。为此,广州围绕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目标,通过扩充和做强航空线、航运线、铁路线、城市高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线,构建空铁联运、海铁联运的网络线路骨架,形成内外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广州既是一个喝凉茶的城市,也是一个喝咖啡的城市”,本土情怀始终是广州立身之本。在全面提升广州“国际范”的同时,更要保护好“广州味”,通过“微设计”“微循环”“微改造”,提升老城区的公共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重塑老广味的社区圈。

  城市规划建设着眼于宏观引领,着手微观改造。宏观上,着眼于中长期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交通战略规划,实现高端引领。中观层面上,推进黄金三角区、黄埔临江经济区、空港经济区核心区等重点功能区规划,特色小镇规划,村庄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微观层面上,从人为核心的理念,制定一系列城市设计标准,开展各层面的城市设计,着手改善城市微环境、微交通,提升城市的精细化、品质化水平。广州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943个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较差的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其中尤为强调“微改造”。如白云区景泰街,结合本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旧社区综合整治、商业街升级改造、社区小景观构建等手法,打造岭南风情街、客家小镇,让老旧社区变得别有味道。

  城市规划建设面向城市发展,重视生态保护。一方面,广州要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塑造依山、沿江、滨海城市特色风貌,生态保护是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城市要发展,发展要用地,带来一定的生态压力。城市规划建设,要在两者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在产业用地保障、园区规划建设、低效工业用地改造、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统筹兼顾,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更有效率的生态保护。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就是一例,通过精细化城市设计,实现了高端要素的集聚。

  以国际视野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品质;传承城市文化基因,彰显本土特色。通过精细化、品质化的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天际线,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广州将以更加美丽的面貌示人。(练洪洋)

  广州素养·奖励好人,让“好人好报”看得见摸得着

  好人是社会文明的标杆,除了给好人掌声,还能给好人什么呢?近日,广州市海珠区出台了《海珠区奖励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意见(试行)》(下称“实施意见”),作为全市首个好人领域的奖励礼遇实施意见,海珠区从制度层面向社会清晰传递了“好人好报”的价值观念。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按海珠区“实施意见”规定,对获得全国、全省、全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中国好人”“广东好人”“广州好人”及提名奖,“海珠好人”获得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一次性奖励,奖金在1000元~20000元之间。奖金不算丰厚,却是意义非凡,它表明,好人奖励从此不再只是一个奖杯或一面锦旗。

  2016年10月22日,广州地铁五号线开往文冲方向的列车上有一名年轻小伙突发心脏病向周围乘客求助,紧急时刻,APM线乘坐地铁下班员工陈翠玲帮助乘客顺利脱险。

  广州是一座大爱之城,好人辈出,好事频现。以去年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为例,广州市海珠区居民李玉枝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并被推举为颁奖现场唯一发言代表。另有3位广州市民则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纵览全国,广州入选人数多、比重大,凸现广州这座城市温情的一面。广州“中国好人”多,“广东好人”“广州好人”更多,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却有着相同的举动:急人所急,在别人需要时,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众多好人竖起一座座道德路标,引领社会风尚,涵育社会资本,“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从2012年6月起,广州日报创办“广州好人——寻找广州人身边的平民英雄”栏目,4年多以来,共推出600多篇报道,发掘了700多位广州好人。好人之多、好事之盛,足以证明。

  每个好人都有利他主义情结,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多半出于一种本能,而非刻意为之、另有所图,因此,好人都比较低调,追求“做好事不留名”的境界,主观上未必需要物质奖励。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社会奖励好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方面,奖励好人是社会对其行为的肯定,张扬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一个古典意蕴中的理想社会应如《孟子》所言:“乡由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老人摔倒时有人扶起,孩子落水时有人救起,危急时刻有人挺身而出……当一些人汲汲于个人得失而畏首畏尾,好人不假思索向前一步,成为“关键少数”,对好人进行奖励、犒赏好人就是应该的。奖励好人昭告公众,社会永远需要好人、感激好人。

  另一方面,奖励好人触发“乘数效应”,激励更多人加入好人行列。虽然,“善有善报”“好心有好报”是一种良好愿望,但是,愿望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距离,好人并非总有好报。如果见义勇为者得不到肯定,诚实守信者频频吃亏,“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人们当好人、做好事的意愿难免受到打击。奖励好人,通过正面激励,在社会上张扬“好人有好报”“好人受尊重”的价值导向,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信念化为现实、根植人心。一个好人,感动身边一群人;一群好人,提升一座城市文明水平。

  好人有好报,让好人得实惠;礼遇好人,让好人“上头条”;帮扶好人,让好人有保障……海珠区出台“实施意见”,让“好人帮扶机制”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营造“说好人、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社会新风尚,对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无疑是一种有益探求。(广报评论员练洪洋)

  广州素养·横渡珠江激情拥抱活力广州

  2016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在中大码头至星海音乐厅之间的珠江河段举行。横渡活动由25个单位(组织)组成40个方队,共约2000人参加。作为广州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群众性体育品牌活动,横渡珠江自2006年恢复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0年,今年是第11届。今年又恰逢奥运年,活动主题定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横渡珠江不仅是广大游泳爱好者的一次集体游渡挑战,为广州市民提供了亲密接触珠江的机会,恢复举办10年来,更是从一个侧面记载着广州的美丽蝶变。如今,夜幕下的沿江路,流淌着音乐爱好者的歌声,闪现着“夜跑族”的身影,水巴、游船穿梭两岸,流动的风景线因环境改善而愈发赏心悦目。

  7月21日,2016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于当天下午在中大码头开赛。图为下水区准备横渡珠江的市民在高声欢呼。广报记者邵权达摄影

  同为群众性体育活动,同样展示珠江之美,广马显示的则是另一种风情。集中展示珠江两岸最具岭南特色的人文风情、最具羊城历史的风景名胜,最具时尚气息的文化潮流,被国际田联认为是当今世界马拉松赛最美赛道之一的广马进入第5个年头。2016年广马于6月30日开始报名,首日报名人数突破3万,超过去年报名的总人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马点燃了市民的运动热情,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与吸引力,彰显体育文化对一座城市的张力。

  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广州是一座名符其实的“体育之城”,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体育底蕴与辉煌的体育成就,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场之一,越秀山体育场见证了南粤足球的荣辱,第一届女足世界杯在广州举行,第六届、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火炬在羊城燃点,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到今天,广州“体育之城”牌子擦得更亮,足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例如,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已连续五次获得中超联赛冠军;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也曾荣膺中超联赛季军,成功获得征战亚冠联赛的资格。这一成绩使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座拥有两支亚冠球队的城市。

  竞技体育是塔尖,群体性体育就是塔基。正是有了厚实的“底座”,广州的体育才有今天成就。以群众体育活动、赛事为例,2016年全年,广州将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马拉松赛、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等市级以上群众体育赛事186项,群体活动572项。《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及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专项规划》更提出,将广州打造成一个体育之城。一年数百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一个个广州体育的大派对,大大丰富公众生活。

  从热火朝天的横渡珠江、盛况空前的广马赛事、独树一帜的国际龙舟赛到大小体育场馆场场爆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无不体现体育运动之美,活力与拼搏之美。体育运动是对人精神的全方位考验,它需要勇敢与坚韧,也需要果断与自信;蕴含着追求卓越的壮志、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意志……这些精神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对城市也一样。浓郁的体育精神,不仅成就了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文明的综合素质,亦令广州总是呈现活力十足的面貌和非同一般的凝聚力。

  运动基因决定城市气质,广州体育之城、运动之城的气质,源自广州浓郁的运动氛围和健全的运动设施,也得益于广州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力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广州城市形象得以提升,宜居宜业环境得以改善,百姓安居乐业,全民健身运动可谓躬逢其盛。“体育之城”凸现的勇敢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无论在体育运动还是社会发展中,都显得弥足珍贵。(广报评论员练洪洋)

  2017年春运火车票将在下周(12月15日)开售,有人说今年将是“史上最难抢票年”。车站、代售点、自动售票机由58天调整为28天,今年12月15日可购买2017年春运首日车票,12月22日可买到农历小年(2017年1月20日)的票。抢火车票注意,最难抢的“回家”车票将出现在腊月廿八(2017年1月25日),其次是腊月廿四(2017年1月21日)。[详细]

  咖啡豆在广州保税区进境可获得“预先检验检疫,出区核销放行”的监管新模式。12月8日,记者获悉,目前黄埔检验检疫局正在广州保税区内试点该新模式,经检验合格的咖啡豆,在一定期限内出保税区无需再抽样检验即可放行。[详细]

  大洋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号-6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