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台江天下苗族第一大县

※发布时间:2018-12-3 13:57:3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台江总人口14万多人,苗族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95.46%(现已达97%),为全国第一。数千年来,苗族先民自商、周西迁,到台江披荆斩棘,开辟疆土,繁衍生息,曾盛一时,史称“苗寨林立,人烟稠密”,“大寨千户,中寨数百户,小寨数十户”。1735年,苗族人民不堪,积聚义军“数十万众”,与20万进剿清兵鏖战,双方死伤惨重。到1737年,台江(时称台拱)苗族人口仅余万人,数十苗寨被斩尽杀绝。到1949年,台江总人口也只7万多人。解放后,在中国的领导下,台江苗族人民休生养息,不断兴旺发达,再成苗族大县。

  省级文物单位文昌宫。始建于1892年,位于县城内贯城河南岸,凌空矗立,古朴凝重。宫周围古木参天,宫楼掩映其间,十分清幽古雅。若登楼远眺,但见沧山如海,雾霭茫茫,天地浑然一片,令人遐想联翩,若将目光收近,可见台江城内屋宇环衔,人头攒动;城郊小河村舍,炊烟袅袅,牧童嬉戏,好一派田园风光。

  省级文物单位书院。位于文昌宫背面,始建于1891年,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是一个由大门、配殿、天井、正殿组成的四合院。因其大门南侧有一池,故名书院,为生员攻书之处。院外古木参天,幽静清雅,实为夏日游人避暑佳处。

  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县级文物单位台拱城垣。始建于1733年,位于台江县城,背依崇山。城墙用青石垒砌,高5米,全长3140米,设东西南北四门,皆有哨楼、炮台、炮眼等。现存西北面一段,长200米,高3.5米,宽3米,顶部人行道宽2米。若登城垣,不仅可览四方之景,更可遐想当年(1856年)苗民义军浴血城垣,攻克县城惨烈之战的情景。

  县级文物单位东门战斗遗址。1855年,由张秀眉率苗族义军为县城构筑,1856年,义军从此攻入城内。遗址在县城东门,山势陡峭,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迹中还有县境内尚存的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面临清水江的田家公馆(县级文物单位);有建于明末清初的九摆苗族鼓楼(县级文物单位);有县境内苗族较大、较完整的、位于杨家寨后山悬崖上的偏寨藏鼓洞,洞深7米,宽3米,尚存木鼓一面,鼓旁有“央公”、“央婆”(苗族传说中人类的祖先)木雕尊像;有迄今境内发现最早的苗族碑刻古墓——牛羊墓;还有雷公坪苗族义军点将台、交下清军碑、施洞两湘会馆、张秀眉练马道、城隍庙、万人坟等等。仅此,就足够爱好者游览十天半月。

  位于县境东部约2.5公里的清水江河段的十里长滩,为清水江第一险滩。长滩两岸崇山峻岭,危崖高耸,荫天蔽日;裂缝纵横的峭壁上长满了野花苔藓,绿意森森;河道明礁暗岩盘龙卧虎,旋涡相套,险浪相逐,水流湍急,响声惊心动魄。1965年建的掌架大桥横跨河上,犹如长龙横江。逆江而上24公里可到“十里平潭”。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致:水平如镜,流水平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岸山峦梯田、花草树木倒映水中,着实令旷神怡。

  位于县城东面与剑河县交界的清水江上游川洞渡口的獭猫潭,是一条长约半公里,宽三四十米的峡谷。这里,两岸悬崖绝壁,峡谷水深莫测;若登高远眺,烟波浩淼,令人神往。1834年清江柳川宋梅芳为此美景助兴,专请戏班于此载歌载舞,乘兴挥书“大潭胜景”刻于北岸石壁上,并旁赋诗一首:“高岩之上景幽幽,高岩之下水长流。梨园子弟今歌舞,千载有人继续不?”

  位于县城北35公里的清水江畔的施洞镇,不仅历来为军事要地,而且人杰地灵,出过不少人物。如孙中山秘书张泊修,抗战中的国民军第一军军长、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张卓等。清乾隆初年施洞开辟为市场,为湘、黔水运交通要津。抗战期间日泊商船多至800余艘。镇中老街老式建筑保留完整,全用鹅卵石铺就的花格面别具一格。该镇闻名遐迩的姊妹节、独木龙舟节为国内外游客瞩目。

  位于县境东南,台江至南宫26公里处的方白村,是一个全面、完整地保留着苗族建筑、服饰、歌舞等传统的村寨。1986年被定为民族村寨旅游点,国内及国外如欧、美等游客纷至沓来,观光不绝。寨中农舍,依山傍水,掩映在翠竹绿树之中,寨中设有游方、芦笙、斗牛等娱乐场所。

  台江的名胜还有古代先民修葺的、充满神奇色彩的山丙大塘、九眼塘;有由十多个溶洞群组成的大塘溶洞群;有洞中有塘、有瀑布、有溪水,溪中有鱼有蛙的古羊洞;还有至今已200多年,覆地成荫一亩有余,为世所罕见的倒栽杉等等。

  深,指台江苗族人民的文化精深。 在某种意义上说,最令人向往、吸引国内外游人前来的,是台江苗族文化中的风土人情。台江苗族文化包罗万象,精深,非一篇短文所能描述。笔者只能拣主要的说一说。

  我以为,最应深切了解的是苗族人民顽强不屈、的民族;这种是苗族人民在千百年来不断与的大民族主义和的自然进行的历史中积淀起来的,也是在创造和传承本民族独特悠久的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它是苗族文化的魂。 在台江县城中,我们看到了高大、肃穆的张秀眉雕像,怀着深深的,我们了解了有关历史。

  清咸丰元年至四年(1851—1854),清水江沿岸的州县连续严重的水、旱、虫灾,粮食歉收严重,清廷不但不过闷,反而加重。当时台拱灾情更重。1855年,台拱、黄平一带苗族农民要求减免赋税,遭到,并声称“剿灭尔类”。3月15日,在张秀眉的导下,台拱苗族人民以“议榔”形式在掌麻里誓师起义。很快,“千里苗疆,莫不响应”。这次起义,前后了18年,取得过辉煌的战绩:1858年,义军攻占镇远,整个黔东南地区完全控制在义军手中,在张秀眉义军的鼓舞下,贵州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相互,使起义延袤千里,省城贵阳成了一座孤城,“巡抚困守孤城,号令不出百里,日以呼吁乞援为尽职”,使得清廷在贵州的处于瘫痪。1869年,义军在黄平黄飘峡谷歼灭湘军万余人……

  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表现了苗族人民顽强不屈,的民族和民族气概,留下了许许多多供后人瞻仰的遗迹和的篇章。

  我们还了解到,在后来的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台江的苗族都有不少人参加,许多人为了宝贵生命。

  了解了这些,我们更深地体会了台江苗族为什么会有“上刀山、下火海”的绝活。当我们在交下村看到苗族小伙赤裸着脚丫和上身,在6米多鬲、用锋利钢刀组成的刀梯的木架上,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发出雄壮的吼声时;当这些小伙光着脚板在烧红了的钢板上走过而安然无恙时,我们不由想到:这些绝活,不正是苗族人民顽强不屈、民族的体现吗? 我以为,还应了解的是台江苗族一些独有的,内涵丰厚,形式又具欣赏价值的节日和歌舞。

  台江苗族节日很多,重要的有苗年、春节、祭桥、爬坡节、姊妹节、清明节、敬牛节、祭秧节、吃新节、重阳节等等。重要的有芦笙会、龙舟竞渡、斗牛、踩鼓等。歌有古歌、情歌、酒歌、丧歌、婚姻歌、生产劳动歌、节日歌、姊妹歌、儿歌等等。舞有芦笙舞、木鼓舞、皮鼓舞、铜鼓舞等。

  其中的姊妹节、芦笙会、龙舟竟渡、多声部情歌、木鼓 每年农历三月十三到十七日,台江苗家人都要举办盛大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一一姊妹节。节日中主要活动有斗牛、吃姊妹饭、对唱情歌、相邀跳木鼓舞或芦笙舞、结伴谈情说爱等。在进行了观看斗牛、一起跳芦笙舞和木鼓舞、对唱情歌等活动后,姑娘们用竹篮盛着的姊妹饭送给几天来陪伴她们的男子们。姊妹饭是用植物颜色与糯米做成的红黄黑绿白五色饭,不仅芳香可口,更重要的是姑娘们要在饭里放些东西来传达信息:放一些松针,表示男子退还盛饭的竹篮或包饭的帕包时,须用绣花针回谢;放包谷则要绣花线回谢;放竹钩表示要小伙子多来交结;放香椿表示可以成亲;放树杈可以交个朋友;放辣椒或大蒜则暗示不愿再来或绝交等等。多浪漫而富有情趣!难怪姊妹节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

  芦笙会以南宫乡的最为盛大。正月初二,各村寨上万名苗族人民,汇集到一个叫“丈嘎郎”的田坝上,先是围成一个个小圈。亲朋好友共同品尝各自带来的美味佳肴。而后,围着芦笙纵情歌舞,夜暮方散。

  龙舟竞渡是清水江中游及巴拉河沿岸苗族的盛大,也是世界独有的“独木龙舟节”。每年夏历5月24~27日进行。龙舟以一棵原杉挖空成槽形,由一根母船和两根子船而成。母船长21-24米,每船32爪男子为桡手,站着划桡,桡几乎是圆的。这些既增加比赛的难度,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赛程约500米。发令枪声一响,龙舟如箭离弦-刹时,舟上的铁铳炮声、锣鼓声、桡手整齐而有力的声、两岸高喊的加油声,连成一片,响彻上空,其场景蔚为壮观。节日活动还有球赛、斗牛、斗鸟、赛马、集市贸易、跳笙踩鼓、游方等,吸引中外游客留连忘返。

  也许,我们不少人知道黎平侗族的多声部大歌蜚声国内外,曾轰动过欧洲。殊不知,2004年,台江苗族多声部情歌连获国家级大,名声鹊起。1月10-15日,在举办的“2004年清逸佳雪杯CCTV西部民歌大赛”中,以反排苗族多声部情歌组合《假如你是一朵花》和方召苗族多声部情歌组合《春天来了》,在来自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三十三个少数民族九十六个队共五百多人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金;8月20日,在中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中,台江歌手以演唱《春天来了》和苗族飞歌组合《乘花开正红获得最佳歌手。多声部情歌,不用任何乐器伴奏,6个以上声部,各部清晰分明又融为一体,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以及一些高难度的装饰音、对比鲜明的高音、低音等等,让人感到美不胜收的同时发出惊叹:这是天籁之音吧?简直不可思议!

  台江的木鼓舞以方召乡反排村的最为有名。反排村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被贵州省文化厅公布为“木鼓舞之乡”。以粗犷豪迈、矫健敏捷、灵巧活泼为主要特点的反排木鼓舞,被誉为“东方迪斯科”,到过、上海、昆明、深圳、广州以及欧、美、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国内外专家和观众好评,世界旅游专家已将其定为en级极品。可以这样说,到台江,如果不观赏反排的木鼓舞,那台江就白去了。

  我之所以主张在“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县”字前加一“大”字,还有感于台江县委、、、政协四大班子的领导们以及17万台江人排除万难,打造“天下苗族第一县”品牌的决心大、信心足、干劲高。近年来,台江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功举办了“姊妹节”,“苗族姊妹节”成为贵州省的知名旅游品牌;推出特色歌舞如多声部情歌和木鼓舞等,成绩斐然;积极向上级申报旅游发展项目,还积极进行着‘‘世界文化遗传’’的申报……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通过各方努力,台江会真正的成为“天下苗族第一大县”,走出贵州,全国,全世界。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